網站導航
最新資訊
友情鏈接
瑜伽館經營管理
建立並打造壹支優秀的瑜伽銷售團隊
建立並打造壹支優秀的瑜伽銷售團隊
和香港瑜伽教練學會的管理專家李太聊天非常開心,這個有著甜美的聲音和清秀容貌的女士,隨和謙遜,使得初次見面的我們絲毫沒有距離感,談話氛圍輕松而愉快。言談中,她自然流露出的對瑜伽的熱愛,讓我深深敬佩,並且感受到了她在瑜伽專業領域的紮實功底。
記者:老師,您好。香港瑜伽教練學會是香港瑜伽權威機構,有多個經營管理的成功案例。能否跟我們講解壹下,具體到瑜伽館經營,運營培訓會有哪些方面?
李太:其實瑜伽館的整個運營來看要比大多數行業簡單,首先教學是核心,然後是銷售、宣傳和會員服務。瑜伽馆經營管理培訓中,更多是針對瑜伽館的銷售、宣傳、推廣與服務。
現在市場上很多瑜伽館在這幾個方面通常都做的非常不夠,所以運營困難盈利不理想是必然的。百分之七八十的瑜伽館由館主、前台、瑜伽老師構成,前台兼作銷售工作和服務工作,但銷售和服務都不專業,又通常不重視宣傳,而服務停留在遞鑰匙、刷卡或倒水等。所以,很多的館邀請我們做培訓時,我們會在培訓前要求館主先招聘初步建立壹個相對完整的團隊,之後再針對不同崗位的人員,做相應培訓。
記者:像您所說,很多瑜伽館團隊不健全、崗位不明確。那在瑜伽館人才招聘上,有沒有好的建議給大家?
李太:目前,中國的瑜伽行業是以女性爲主導、並且比較個性化的行業,很多瑜伽館館主都反映招聘難。在這裏提供幾個建議或方法:主動出擊尋找人才、嘗試不同的招聘方法。
招聘員工和招募會員其實是壹樣的道理,很多瑜伽館沒有銷售只有前台和老師,采取的銷售方式大多被動,我們叫守株待兔式,而很多瑜伽館在招聘時也是守株待兔的方法,比如他們在招聘網站或者博客中公布招聘啓示,于是就等著人才送上門。但實際上因爲瑜伽的行業特殊性,很多人看到招聘啓示時會想到“我不會瑜伽”,瑜伽對求職者來說很神秘很專業,不如普通公司的前台或服務員等工作簡單。實際上我們應該更加主動,通過多種渠道:比如參加人才市場招聘,主動發現適合的人主動溝通介紹,或在去咖啡館、就餐時物色壹些認爲滿意的人才,還有請會員幫忙推薦等等。瑜伽的本意就是聯接,不只在瑜伽墊和教室,招聘和銷售中的主動就是壹種很好的聯接。當然,如果館主有很好的理念、方向目標和爲人,通常更容易夠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;另壹種情況就是館越強越會吸引優秀人才,那時,到可以守株了。
記者:組建團隊是第壹步,培養並打造優秀的團隊是接下來要做的重要工作!
李太:是的。在做銷售培訓前,我們第壹步是讓從業者認識瑜伽行業現狀、包括全世界瑜伽發展現狀,知道瑜伽和健康的關系,讓他們先明白這份工作的特殊意義。第二步再教授瑜伽銷售的方法和技巧,他們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,用真誠、助人的信念去投入工作。
大多數瑜伽館給員工培訓時,重點只在教學技術,而非常忽略銷售和服務,但在目前的中國,人們對運動尤其瑜伽的意識還非常弱,有很多人至今認爲瑜伽不是普通人能做的,因爲彎來彎去太難...所以瑜伽館,無論是爲盈利還是要傳播瑜伽讓更多人受益,只有好的老師是不夠的。需要有專業的銷售人員不斷開發顧客資源、跟顧客講解瑜伽、挖掘顧客需求、爲其制定習練計劃、售後服務等。所謂的專業瑜伽館,壹定是教學、銷售、服務、甚至保潔都應該很專業的。至少在目前的中國是應該這樣來做的,而歐美國家因爲市場很成熟,人們健身健康意識很強,所以歐美的大多瑜伽館正好相反,幾乎沒有銷售。所以我們特別建議瑜伽館館主先建立健全團隊,根據面積大小配備相應人數。瑜伽老師需要不斷培訓提升,銷售和服務也同樣是需要專業培訓的。
無論瑜伽館大小,所有工作人員都應具備團隊意識。在我們接觸到的瑜伽老師中,很多沒有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團隊,99%的人很排斥銷售,認爲只要上好課就可以。在銷售培訓中,我們會要求本館專職瑜伽老師參與進來,並傳達給大家這樣的理念:瑜伽老師不直接銷售,但壹定要在適當時侯參與協助銷售。而這參與協助也是有技巧方法的。瑜伽老師和瑜伽顧問、前台是壹個整體,團隊需要相互協作,如果沒有瑜伽顧問將顧客吸引進來,教學水平再好也也很難不斷有會員加入,同樣沒有好的瑜伽老師,會員習練效果不好也不能留住會員。我們希望能喚起瑜伽老師的責任感,能夠自發的融入團隊工作中。
記者:在健身和瑜伽行業中,都有個普遍的現象是人才流動頻繁。在留住人才上,會怎麽幫助經營者?
李太:當然好的薪資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很重要。很多瑜伽館館主打電話過來不知道如何定制銷售人員的薪資待遇,每個城市有差異所以要先了解當地普通行業銷售人員的基本工資,從而制定出合理的薪資制度,比較合理的是底薪加銷售額的提成。很多瑜伽館主就像不知道如何挖掘會員的需求壹樣,從來也沒有想過去了解自己的員工,來瑜伽館工作是爲了什麽,是要賺更多錢?還是想晉升?或想學習瑜伽成爲瑜伽老師?館主要多跟員工溝通,了解員工的想法和需求,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,和瑜伽館壹起成長。
記者:讓瑜伽老師融入團隊,參與本館的銷售工作中,這個提議非常好。有了好的銷售業績才能有更多人走進瑜伽館,瑜伽老師才能將好的知識傳授給更多人。
李太:對,這是壹個團隊,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持瑜伽館好的運營狀態。壹些瑜伽老師特別是較早期的,接觸到的多是傳統哈他瑜伽的培訓,在練習瑜伽後氣質、身體狀態都有很好的提升,但同時也有很多瑜伽老師說自己越來越不願意跟陌生人講話,不喜歡談錢,更不願意幫助瑜伽館促成銷售。很多瑜伽老師過多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小小的瑜伽墊上或者課堂中,說到賣卡或者銷售,首先想到的是我要離得遠壹點,認爲這些可能有悖于自己的瑜伽修行。
順便分享壹些在國外的瑜伽所見所聞,壹些需要提前幾天預約才能上到課的很有名氣的瑜伽館,那裏的老師微笑著在課堂門口收錢然後給會員上課,下課後,有的會員沒有交錢,這個時候老師會大聲喊,誰誰還沒有交錢,非常自然。這壹點,是目前國內很多瑜伽老師避之不及的事情。當然國內也有壹些很好的瑜伽老師,他們有這份心,館若不盈利他們甚至比館主還緊張,只是苦于沒有好的方法幫助瑜伽顧問。我們經常會把這些例子講大家聽,壹些瑜伽老師的轉變讓我們特別開心,他們甚至會幫助顧問去發宣傳單,很棒的瑜伽傳播者。
記者:您怎麽看目前行業中瑜伽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?
李太:兩三年前,我們去到二三線城市看到很多瑜伽老師的教學水平真的很令人擔憂,分析其中的原因,還是瑜伽老師團隊整體文化素質不高。很多二三線甚至更小城市的瑜伽老師,相當壹部分確實是因爲找不到更合適的工作,覺得瑜伽老師門檻低,參加壹個月的培訓就可以出來教課,而且瑜伽老師好聽,收入也不錯。曾經在壹個縣級市中遇到壹個在當地開了三四家瑜伽館的教學總監,才21歲,腰和膝蓋受傷很久了,教著會員課還培訓教練。
這幾年我們參與身心靈瑜伽大會、李甯瑜伽大會,也在留意觀察,瑜伽老師的素質在逐年提高,很多大學生包括有運動學和醫學經曆的人加入到瑜伽老師團隊,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都在提升,相信隨著瑜伽行業發展,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瑜伽老師團隊。
記者:最後,結合您在瑜伽馆瑜伽這幾年的運營管理培訓經驗,對瑜伽館的館主和經營者們,給出壹些中肯的建議?
李太:瑜伽館可以歸爲健身行業,也可以稱爲服務行業,在這壹點上,特別希望能引起我們大多數瑜伽館主的重視。目前我們大多數瑜伽館可以說沒有服務,我們可以想壹想,會員來到瑜伽館,我們做了什麽,是否知道會員的練習目的?有沒有關注會員的習練感受?是否了解會員身體狀況?會員對我們是否滿意等等,這是壹個專業的服務過程,不是倒倒水,遞遞鑰匙那麽簡單,而且這個過程能夠很大程度上留住我們的會員、形成好的口碑。還有建議我們的瑜伽館主壹定要重視運營和銷售,如果壹個館已處于虧損或者雞肋的狀態,這時建議先從運營管理上來改善,這樣見效相對會快;然後彌補教學或其它方面的不足。如果只壹味強化教學而不調整或加強銷售宣傳,實際上是很難馬上扭虧爲盈的。